伤寒总病论
提要
原序
卷一叙论 太阳证 阳明证 少阳证 太阴证 少阴证 厥阴证 两感证 三阴三阳传病证卷二可发汗证 不可发汗证 四逆证 和表证 可下证(血证附) 不可下证 可水不可水证 可吐不可吐证 可灸不可灸证 可火不可火证 可温证 火邪证卷三结胸证 心下痞证 阳毒证 阴毒证 狐惑证 百合证 痓湿暍证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伤寒劳复证 阴阳易证卷四暑病论 时行寒疫论 斑痘疮论卷五天行温病论 青筋牵证 赤脉㩌证 黄肉随证 白气貍证 黑骨温证 温病哕方论 黄病证 伤寒感异气成温病坏候并疟证 小儿伤寒证卷六伤寒杂方 妊娠杂方 伤寒暑病通用刺法 伤寒死生候 热病死生候 温病死生候 天行瘥后禁忌 解仲景脉说 解华佗内外实说 辨论 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伤寒论音训伤寒论音训修治药法修治药法 |
《伤寒总病论》 北宋 庞安石 著于公元1100年当前位置:伤寒总病论»首页
阅读 2.5万+
著作简介: 《伤寒总病论》6卷,约成书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100年),是庞安时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结晶。书中前三卷论述伤寒六经证,后三卷论述暑病等热病。 作者于书中正式提出寒温分治的观点,认为伤寒与温病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外感热病,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庞安时(约1042~1099年),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取黄帝、扁鹊脉书研读,不久即通晓其说,并能阐发新义,时年不满20,后安时病耳聋,进一步钻研《灵枢》《太素》《甲乙经》等医籍,经传百家与医药有关者,亦无不涉猎,融会贯通。 庞安时年方20岁时,医名就传遍江淮间。他为人治病,不分贵贱,招待住食,尊老慈幼,就像是病在自己身上一样;其中不治者,必定如实相告,不再治疗;病家持金来谢,也不尽取,其医德高尚可称。 庞安时兼收并蓄,颇有心得,而尤精于《伤寒论》,以善治伤寒名闻当世,苏轼曾赞其“精于伤寒,妙得长沙遗旨”,时人有“庞安时能与伤寒说话”之称。 庞氏对《难经》非常推崇,著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因年代久远,这些医学著作现在大多遗失。 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结合亲身经验。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