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温病条辨

自序

卷首

原病篇

卷一 · 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 · 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 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卷四 · 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粗具规模论 寒疫论 伪病名论 温病起手太阴论 燥气论 外感总数论 治病法论 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风温温热气复论 治血论 九窍论 形体论

卷五 · 解产难

解产难题词 产后总论 产后三大证论一 产后三大证论二 产后三大证论三 产后瘀血论 产后宜补宜泻论 产后六气为病论 产后不可用白芍辩 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 产后当究奇经论 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催生不可拘执论 产后当补心气论 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 保胎论一 保胎论二

卷六 · 解儿难

解儿难题词 儿科总论 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儿科用药论 儿科风药禁 痉因质疑 湿痉或问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 小儿易痉总论 痉病瘛病总论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疳疾论 痘证总论 痘证禁表药论 痘证初起用药论 治痘明家论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痘证限期论 行浆务令满足论 疹论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万物各有偏胜论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温病条辨》 清 吴鞠通 著于公元1798年

当前位置:温病条辨»首页
书内搜索:
阅读 2.6万+

著作简介: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吴鞠通(1758-1836年),名瑭,淮安市人,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一生悬壶,自26岁离淮后,主要在京城行医,晚年又云游大江南北。

青年时攻科举习儒,19岁时父亲病故,于是弃儒学医。后被选副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读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学说,收益不浅,医学知识大有长进。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抢救了数十病人,名声大振。

吴鞠通对中医学的贡献,可以说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划分中医“四大经典”的时候,有一种划法,就是将吴氏的《温病条辨》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于我们|使用协议|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