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凡例

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桂枝汤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五苓散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十枣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瓜蒂散方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三物白散方 大陷胸丸方 文蛤散方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麻黄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桂枝新加汤方 茯苓甘草汤方 小建中汤方 炙甘草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覆代赭石汤方

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大青龙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小青龙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白虎加人参汤方 白虎汤方 小承气汤方 麻仁丸方 调胃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蜜煎导方 猪胆汁方 土瓜根方 猪苓汤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茵陈蒿汤方 栀子柏皮汤方

卷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小柴胡汤方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黄连汤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加芒硝汤方

卷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理中丸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卷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附子汤方 四逆汤方 白通汤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真武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吴茱萸汤方 四逆散方 黄连阿胶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桔梗汤方 半夏散及汤方 苦酒汤方 桃花汤方

卷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乌梅丸方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白头翁汤方

卷九·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葛根汤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卷十·辨瘥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辨瘥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枳实栀子鼓汤方 牡蛎泽泻散方 竹叶石膏汤方 烧裈散方

卷十一·辨坏病脉证并治篇

辨坏病脉证并治篇 阳旦汤方(补)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麻黄升麻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卷十二·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三·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卷十四·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四逆加人参汤方

卷十五·辨汗吐下病脉证篇

辨可汗病脉证篇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辨可吐病脉证篇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 辨可下病脉证篇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

卷十六·平脉法辨脉法篇

平脉法 辨脉法

卷十七·正误存疑篇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伤寒论注正误 伤寒论注存疑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附三阳三阴经各图 附伤寒刺灸等穴图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清 吴谦 著于公元1742年

当前位置: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首页
书内搜索:
阅读 3.6万+

著作简介: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源自《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全书共90卷,15个分册。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等。

作者简介: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吴谦领衔主编《医宗金鉴》,该著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吴谦崇尚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