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神农品百种滋味,时代衍万世图典。

半夏(ban xia)

半夏
半夏

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提示: 当前显示1张图片,您需要登录,才可以查看全部,并享有搜索权限。【登录

…… …… ……

掌上岐黄


微信公众号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