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与药用部分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
苦、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
补脾燥湿,利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白术有补脾燥湿的作用,故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及脾虚湿困、腹胀泄泻等症。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等症。
白术既能燥湿,又能利水,故可用于水湿内停之痰饮或水湿外溢之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
本品与黄耆、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肿、胎气不安等症,有内热者可与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处方用名
生白术(生用,燥湿、利水作用较好)、炒白术、焦白术(用麸皮炒黄用,减少燥性,功偏补脾)、制白术(蒸熟用,燥性减弱,用于补脾益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
1、白术是一味培补脾胃的药物,它补气的作用较弱,但苦温燥湿,能补脾阳。因脾司运化,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能升则健。如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必致里湿不化,水湿停留,而发生痰饮、痞满、泄泻等病症,都可应用本品。至于胃阴不足,舌苔光剥,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就不宜用性偏温燥的白术了。
2、过去上海有于于术、冬术、白术三种,一般认为于于术和冬术作用较好,但现在上海地区已经简化,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
参术散(验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砂仁、甘草、薏苡仁、白莲肉、六曲、山楂肉、肉豆蔻、诃子、陈皮、木香。治脾虚泄泻。
文献摘录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
《大明本草》:“利小便。”
《珍珠囊》:“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气分,佐黄芩安胎清热。”
…… …… ……
…… …… ……